麒麟科技创新园(也称为麒麟生态科技城)于2010年7月15日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83平方公里,是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布局的科技创新重点载体平台。位于南京主城东部紫金山、青龙山的生态廊道和智力密集的仙林、江宁两个大学城之间,是市委、市政府抢抓第三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倾力打造的3.5代科技高品质园区。园区以建设“国际化创新园区,国际性生活社区”为发展目标,以“创新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创新技术的研发高地”为功能定位,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按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创新型经济的先导区、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率先建成南京人才与创业创新引领区。
麒麟科技创新园所包含的区域涉及栖霞、白下、玄武、江宁等四个行政区。加上这一区域处于城乡结合部,整个区域原来是“用地形态散乱,用地功能复杂,形成了一个个破碎的组团板块”。园区借鉴国际先进园区的成功经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发展,力求自然与城市相融共生、绿色与科技紧密结合、历史与文脉传承延续。园区规划采取“整体设计、点轴结构、组团布局、协调发展”模式,形成“一心、一轴、四片”的布局。一心:即利用500米宽的生态主廊道,建设生态保护、娱乐休闲、公共服务融为一体,科技与人和谐共生的中心区。一轴:即绿色生态发展轴。围绕中央公园提供金融保险、法律咨询、技术支持、技术培训、会议展示等综合服务。四片:即集研发、商业、居住、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研发核心片区;集低碳、绿色、生态、人文于一体的麒麟居住综合片区;集商业、汽车文化、大型超市于一体的研发物流综合片区;集宕口修复、创意产业、特色居住于一体的生态研发片区。
麒麟科技创新园以国际知名园区为标杆,确定了打造“国际化创新园区,国际性生活社区”的总目标,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客户”的总定位,大力发展智能、低碳、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器、新兴产业加速器、科技创业特别园区,打造创新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创新技术的研发高地。
努力打造智力密集、创新驱动的科学城。园区以科技研发为主导,围绕“创新、集聚、孵化、辐射、示范”五大功能,大力发展以智能、低碳为主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及文化创意、旅游会展、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器、新兴产业加速器、科技创业特别区,通过“移栽大树”和“育苗造林”,大规模培育智能、低碳产业研发机构和企业主体,大力发展各类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驱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努力打造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融于一体的生态城。园区打造500米宽、近6公里长的生态主廊道(麒麟公园),将风景秀丽的紫金山与青龙山自然地连为一体,打造自然与人和谐共生、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央活力地带。沿路、沿河建设50~100米宽的生态次廊道和连通廊道,形成“七横五纵”生态网架,将城市的发展控制在山水园林组成的生态网络中。建设运粮河、上坝河、百水河三水交汇中心湖区和滨水景观。利用历史文物,设置万安陵石刻、窦村四方井、古戏台等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公园。充分采用麒麟公园地下空间建设科技、文化博览馆。
努力打造生活悠然、环境优雅的现代宜居城。园区为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生活,设立花园谷、游乐谷、文化谷和休闲谷,塑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休憩地。建设融科技、工作、学习、生活、娱乐融合为一体的多种功能复合的和谐便捷新城区。园区交通优势明显,距离城市中心新街口直线距离仅10公里。穿境而过的“三横三纵”高速路网,“三横”是指沪宁高速、宁杭公路和宁杭高速,“三纵”则指绕城高速、东麒路和绕越高速。通过这些高速路网可以和主城、仙林、东山等周边区域加强联系,同时也可以更方便与外围城市的对接。根据规划,新城区域内涉及5条轨道交通路线,分别为轨道交通2号线、8号线、10号线、16号线和17号线。从园区出发,15分钟可抵达南京高铁南站、20分钟可抵达龙潭深水港、30分钟可抵达禄口国际机场,高铁、航空、高速公路、江海联运等多种交通方式集聚,四通八达,快速便捷。园区内开展了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主次干道8条道路全面开工,“七横五纵”的路网结构已经拉开,其中九号路、光华东路已经全面竣工,钟学北路、钟学路、柳营南路、沧麒东路江宁区范围内快车道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慢车道及人行道施工。运粮河、上坝河清淤工程已经完成,南庄、定林泵站建设已建成。园区内还将大力发展有轨电车,完善绿色慢行系统,提供多元化的出行方式。
麒麟科技创新园总体规划的公布,以麒麟门为中心规划的生态科技城使麒麟门这样一个位于南京正东,却近乎被遗忘的区域首次有了全新的规划。在总体规划中,明确列出了三大规划愿景,即“低碳高效的科技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和谐便捷的宜居城”。园区紧扣“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确立“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的目标任务。截止2011年10月份,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5亿元,引进12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共引进科技企业29家(其中1000万以上的20家),注册内资13.38亿元,意向入园项目超100个,开发建设已全面拉开框架。
启动了以经适房为重点的新市镇建设,目前6个组团中C地块桩基施工已完成,E地块正在进行5幢楼的地下室施工,其余地块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麒麟公园运粮河示范段已经全面开工。
全面推进以科技创新综合体为重点的孵化器载体建设。在建项目为富力科技创新综合体项目。已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5所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市科委、经信委、质监局、工商局、投促委、发改委等部门在园区设立了工作站,为园区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