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来源:   作者:   2010-08-15

    江苏省经信委


      问:《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编制出台的?

      答: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我省是节能环保产业大省。2011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60亿元,其中,节能装备产品2240亿元、环保装备产品106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865亿元、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95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已形成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热棒及高效工业节能装备、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无机陶瓷膜等一批技术装备和产品居国内领先水平。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但还存在着产业创新能力不强、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随着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蓬勃兴起,“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节能减排推进力度,污染减排指标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碳排放等,对节能环保领域将持续实施大规模投入,推进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工程,必将拉动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进一步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做大规模、提升层次、快速发展,制定并发布《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问:《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按照将江苏打造成为领先全国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的定位,《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创新为核心,适应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发展新需求,依托节能环保重点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展一批自主品牌,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系统集成和总承包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节能和环保服务业,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品由低端为主向更加注重高端发展转变、企业由以产品经营为主向总承包一体化经营转变、园区由企业集中向创新集群转变、产业由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与节能和环保服务业互动并进转变,将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成支柱产业,成为领先全国并在国际有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产业强省。

      问:《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三项原则。一是政策引导。发挥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节能环保产业规范有序优化发展。二是突出重点。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技术条件成熟、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重点产品、骨干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加快做大做强。三是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科技开发水平,加快实现产业化。

      问:《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到2015年,《规划》提出完成四项目标:一是产业规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二是产业布局。重点建设6大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基地4个。三是竞争实力。重点发展10大产品集群,加强节能和环保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创30个中国名牌、25个中国驰名商标,培育80家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骨干企业,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2家、超20亿元和超10亿元企业各10家。四是科技创新。建成5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个以上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攻克20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节能,水、大气污染防治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问:《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为实现“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规划》从技术、产品、基地、节能环保服务提出四项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以支撑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获取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创性成果,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关键装备国产化,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二是着力发展高端产品。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端产品。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市场潜力大、整体带动性强的节能锅炉窑炉、节能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家用和商用节能产品、高效照明产品、水污染防治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节能环境监测仪器、节能环保材料和药剂等10大产品集群。三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加快重大创新产品的应用示范,建设一批支撑产业持续创新的重大科技平台及研发与特色产业化基地。以构建技术开发、成果孵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为目标,重点推进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盐城、宜兴等“五区一园”建设,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产业发展高地。四是着力推进节能和环保服务业发展。以完善产业链,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目标,大力发展工程承包、特许经营、技术咨询、融资和信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成果转化、物流配送和人才培训,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问:《规划》如何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为主的节能服务业加快发展?

      答:以完善产业链,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目标,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一是引导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和投融资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推行金融租赁等多层次、有特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二是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律和服务对象需求,创新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创造条件,开发项目融资等业务新品种,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

      问:《规划》保障措施是什么?

      答:由于节能环保产业不同于一般竞争性产业,具有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规划》提出通过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进机制创新等四项措施,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具体提出:落实国家已出台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建立政府补贴和重大建设项目工程采购制度,对自主创新产品招标给予优先支持,促进首台(套)自主装备使用政策的落实。认真落实政府绿色采购的相关政策,优先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实行出口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出口。鼓励企业由生产制造向营销服务延伸,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扩大,运用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