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信委
企业技术进步是指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进行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改进、技术推广等活动,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技术进步既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和永恒主题,又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十二五”企业技术进步的指导,特制定本专题规划。
一、《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我委“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十二五”规划》于2010年开始着手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委深入基层和企业广泛调研,多次召开各类座谈会,组织专家评审会,征求各市主管部门、部分重点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及建议。在吸纳多方意见后,形成了《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十二五”规划》。规划注重与《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我省各主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在全省综合性规划框架下编制企业技术进步规划,对我省“十一五”企业技术进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企业技术进步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认真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省企业技术进步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规划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规划》主要特点
与以往相比,《规划》主要有五个特点: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更加突出五个坚持。明确“十二五”期间,企业技术进步必须立足江苏实际,做到“五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战略方向;必须坚持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三种创新形式协同推进;必须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优化同步推进;必须坚持市场引导与行政推动协调联动。
第二,在目标方向上更加突出转型升级。《规划》在“十一五”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未来五年企业技术进步发展趋势和能源资源土地等要素条件,同时考虑到目标设置要为又好又快发展留有一定余地,提出了“十二五”我省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发展目标。发展目标紧紧围绕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在创新能力、绿色制造、项目推进、规模效益四大方面提出“十二五”期间企业技术进步的总体目标方向,在确保适度总量任务的同时,更多地强调发展的质量和结构的优化。
第三,在发展重点上更加突出产业特征。《规划》按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四大类别,根据产业特点和产业发展的不同要求,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四类产业在技术、工艺、产品方向上的发展重点。提出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努力实现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高端发展主导产业,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亮点,努力实现产业高技术化、信息化、集聚化、绿色化;升级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围绕打造知名品牌,促进纺织、轻工、冶金、建材四大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努力实现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可持续发展;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物流、科技、信息咨询、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详细介绍了18个行业71类重点发展的领域,对每个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提出了明确导向。
第四,在工作措施上更加突出整体推进。为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规划明确了强化政策措施导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择优扶强力度、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等七项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保障措施。突出各方力量、各方资源的整合,形成全社会支持和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合力。
第五,在规划实施上更加突出项目技术支撑。《规划》进一步突出可操作性,体现项目建设支持规划实施,列出77个“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研究开发的关键技术,建立1000多项总投资达1.5万亿的“十二五”重点技改项目库,并作为《规划》的附件,以项目建设和技术突破支撑《规划》的操作实施。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由基本情况、形势分析、总体要求、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五个部分组成。
(一)关于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部分从投资结构、创新能力、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集聚、节能减排、工作环境六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全省企业技术进步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2万亿元,为“十五”期间的3.01倍,年均增长20.8%;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3.8万亿元,为“十五”期间的3.23倍,年均增长23.4%,为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幅均超平均水平,投资结构的优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升级。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创新活动日趋活跃,积极性日益提高,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正加快形成。到“十一五”末,全省已基本形成80%以上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以上科技平台建在企业,80%以上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入企业,50%以上科技获奖成果来自企业的技术创新新格局。
(二)关于形势分析
形势分析部分主要从企业技术进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江苏企业技术进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再创黄金发展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我省技术进步工作将面临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和内在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凸现的新形势,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机遇看:一是世界经济步入新一轮经济增长长周期,将为我省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新契机。二是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为标志的新经济方兴未艾,将为我省企业技术进步增添新动力。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将为我省企业技术进步开辟新空间。四是省委、省政府将转变发展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将为我省企业技术进步明确新要求。
从挑战看:一是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较大,我省工业经济外向发展面临较大冲击。二是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日趋激烈,我省工业塑造国际竞争优势更加困难。三是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增大,我省工业经济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四是生产经营成本刚性上升,我省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三)关于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个部分。
1.指导思想。在认真分析、综合研判“十二五”时期我省企业技术进步面临的形势基础上,《规划》提出了“十二五”企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思想。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大投入,优化投向,完善政策,创新管理,推动技术改造工作由设备更新为主向对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整体改造转变、由单纯的生产制造环节改造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全流程改造转变、由单个企业的改造向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转变、由对分散布点企业的改造向促进工业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改造转变、由对企业个体的支持向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持转变,由使用、掌握技术向控制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转变,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更大贡献。
2.基本原则。根据企业技术进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并立足江苏实际,规划确定了“六个必须”的基本原则,作为指导“十二五”时期全省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战略方向;必须坚持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三种创新形式协同推进;必须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优化同步推进;必须坚持市场主导与行政引导配套联动。
3.发展目标。在了解掌握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未来五年企业技术进步发展趋势和能源资源土地等要素条件,与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同时考虑到目标设置要为又好又快发展留有一定余地,提出了“十二五”我省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发展目标:
创新能力。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1.5%左右。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15万件,授权量达到8万件。在主要领域拥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新产品销售率力争达到33%。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3%左右。到“十二五”末,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20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突破80家。
绿色制造。到“十二五”末,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1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1.7%、12.9%、14.8%和17.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产品能耗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25%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95%以上。建成一批节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项目推进。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对优化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每年新开工100项、续建100项、竣工达产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每年组织实施200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占比60%以上。
规模效益。“十二五”时期,全省全社会工业投资完成9万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8万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
(四)关于重点领域
围绕主要目标,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加快形成新的规模和效益增长点。
2.高端发展主导产业。重点围绕技术改造,以重点项目实施,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引导企业加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产业发展新亮点,努力实现产业高技术化、信息化、集聚化、绿色化。
3.升级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围绕打造知名品牌,促进纺织、轻工、冶金、建材四大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努力实现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可持续发展。
4.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围绕发挥市场支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物流、科技、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
(五)关于保障措施
为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规划明确了强化政策措施导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择优扶强力度、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等七项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