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2009年第6期)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孵化器逐渐向企业加速器演化。企业加速器与企业孵化器相区别,专门扶持已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技术企业实现快速成长。按创办主体不同,企业加速器分为政府主导模式、企业内生模式、多元投入模式3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发展企业加速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加速器,发展模式,渊源
我国自1987年创办企业孵化器以来,累计近两万家高技术企业“孵出毕业”。如何通过一种新的服务机构,帮助这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难题。企业加速器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2006年,我国诞生首家企业加速器──中关村永丰企业加速器[1]。2007年,《国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与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为高速成长企业提供高品质服务。”目前我国企业加速器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
在国外,企业加速器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自1999年美国西雅图诞生全球第一家企业加速器以来[2],英国、加拿大、瑞典、瑞士、法国、芬兰、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等10个国家相继发展企业加速器。其中美国数量最多,已有23个州建成企业加速器,并得到好评。美国前商务部长 Gutierrez 曾这样评价[3]:“布什总统和我都希望通过专项拨款支持企业加速器的发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肯塔基州立大学校长 Lefton 博士指出[4]:“美国少数民族企业加速器,不仅有助于加快经济的发展,对促进种族包容、多元文化也具有深远意义。”以“企业加速器”为关键词,通过 America Research Library、Google 引擎等方式进行搜索,收集到研究报告20篇、论文35篇、其他短文360余篇。
文章首先分析企业加速器的思想渊源,揭示企业孵化器向企业加速器的演化过程。然后归纳中外学者的众多观点,对企业加速器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提出企业加速器的定义。再结合中关村永丰加速器等案例,分析企业加速器的发展模式。最后,阐述企业加速器对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集群的意义。
1 企业加速器的渊源
总结国内外文献,企业加速器的渊源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企业加速器是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现实选择,是企业孵化器演化的必然结果。
1.1 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现实选择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关于企业成长、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蕴含着企业加速器的思想。Penrose(1959)强调企业是资源的结合体[5],认为企业成长是企业资源利用上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动态演化过程。
Adizes(1989)将企业与生物类比[6],对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和死亡5个阶段。Lindstrom 和 Olofsson(2007)运用生命周期模型研究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模式[7],将企业成长分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增长阶段。Heybebrek(2000)注意到[8],高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通常有投资、网络和培训3种服务需求。具体是:
(1)投资需求。在前种子期(pre-seed phase),企业面临太多不确定性风险,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借贷、朋友资助和政府专项资金扶持,通常需要1-5万欧元;在种子期(seed phase),企业计划得以实施依然面临较大风险,通常需要50-100万欧元;在后种子期(post-seed phase),企业模式形成,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和占领国际市场,需要大额投资。
(2)网络需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新的资源,公司网络是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企业初始阶段主要依靠私人网络,进入发展阶段则需要更多“制度性网络”,包括投资网络、人力资源网络、技术资源网络和组织网络;
(3)培训指导需求。在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既需要战略上的指导,又需要针对投资、人力、技术与组织等领域的具体指导。Greiner(1998)认为[9],复杂的外部环境会对企业成长构成实质性影响,因此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宜采取不同的促进措施。Hannon(2004)指出[10],企业成长环境是动态的,故孵化器的角色宜相应改变,依次为萌芽器(Germina-tor)、孵化器(Incubator)和加速器(Accelerator),具体内容见表1。显然,国外学者对企业加速器的认识逐渐明晰。
表1 促进企业成长的三种工具Three kinds of tools to facilitate company growth
工具萌芽器 孵化器 加速器时期
企业形成前期 企业培育期间 企业发展阶段
投入发现好点子并引入萌芽器;评估需求并提供必要投入;监控投入,形成商机和企业计划发现企业计划并放入孵化器;评估需求并提供投入条件;监控投入,使企业成活率超出一般生长环境发现有潜力的企业并放入加速器;评估竞争性的全球环境,并提供发展条件;监控投入,实现企业高增长率和成功上市产出将观念转化为现实,形成商业机会和企业计划将商业机会市场化,培育形成新企业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
1.2 企业孵化器演化的必然结果随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国内学者也意识到企业孵化器需要向加速器演化,这一观点渗透在“推迟毕业”、“二次孵化”、“孵化链加长”和“催化加速”等话语中。
张震宇、史本山(2007)提出“推迟毕业说”[11],认为企业孵化器的介入可能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但企业孵化器这一新功能的拓展,还有待在实践中验证。刘晓英(2007)提出“二次孵化”的理念[12],并撰文介绍,“对孵化器中已毕业但尚未达到产业化程度的科技企业进行再次孵化,启动科技企业二次孵化器”。王荣(2006)也认为[13],我国孵化器发展进程中,第一次创业时期实现了量的扩张。但随着孵化器的发展,孵化服务质量等问题便随之出现。因此,孵化器有必要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孔德涌(2007)指出[14],企业孵化器的概念要有所拓展,具体从孵化链的两端加长。
在其前端增加一个“前孵化器(pre-incubator)”;在其后端增加一个“孵化器后(post- incuba-tor)”,把孵化功能向高级阶段延伸。徐井宏、梅萌(2003)以清华创业园为例[15],指出“孵化器仅帮助初创企业完成从“0→1”的初创阶段,如何帮助这些企业跨入由‘1→10’,甚至‘1→100’的高速成长阶段,还需一个催化或者加速的服务机构。
因此,必须建设孵化和催化两级体系。”钟书华(2006)也认为[16],企业孵化器作为一种灵活的设施,在种子期和初创期对改善企业环境作用明显。
一旦进入成长期,孵化器就与企业的发展需求难相匹配,如融资的形式和规模就要及时更新与提升。实践表明,绝大部分高技术企业在孵化器内度过“婴儿期”之后,面临更多“青春期”难题。基于科技型高成长企业对环境的依赖性和成长的艰难度,必须有更先进的服务机构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支持。
演化经济学认为,新奇事物的创生是演化的一般特征,在经济学领域,新奇就是新发现的行动的可能性[17]。显然,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企业孵化器向加速器演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2 企业加速器的概念
在《辞海》中,“加速器”被定义为一种使带电粒子获得很大速度的装置。按 Merriam-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 的解释,“accelerator”有4种含义:提高粒子速度的装置,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控制汽车引擎速度的设备,加速计算机运行的部件。据陈佳洱的《加速器原理》一书,“加速器” 全称“带电粒子加速器”,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达到高能量的电磁装置,主要包括粒子源、真空加速室、束流导引与聚焦系统、束流引出机构(靶子和束流引出)4部分。
2.1 加速器概念的泛用虽然“加速器”源于粒子物理学,现在这一概念已延伸到工程技术、宏观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领域(见表2)。
在工程技术领域,关于“加速器”的研究不胜枚举。如樊明武1995年发表“回旋加速器”的文章[18],陈玉祥[19]、易邦旺[20]也对液压加速器、高能加速器有所研究。在宏观经济领域,杜清源、龚六堂认为[21],金融和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对于整个经济的作用可以解释为“金融加速器”。
其意思就是金融和信贷市场好比一个加速装置,当经济中出现一点很小的冲击,例如利率的波动,社会技术进步冲击或者政府开支突然发生变化等等,金融和信贷市场就能把该冲击的作用扩大,以至于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后果。赵振有对“金融加速器”的定义也持相同观点[22]。
在科技管理领域,徐井宏[15]、陈兵[23]、詹继生[24]分别提出“科技园、创业板、咨询服务是科技产业化和企业发展的加速器”。曹细玉[25]则提出“孵化器是高新技术企业腾飞的加速器。”因为,“孵化过程是产品开发与资金、管理、市场等因素相结合的过程,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显然,此处的加速器是指加速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是一种广义的企业加速器。
2.2 企业加速器的概念界定广义的“企业加速器”与这里作为专业概念使用的“企业加速器”仅仅相似,而内涵和外延方面均有所不同。
在国内,王德禄(2006)认为企业加速器是一种以高成长企业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充分满足高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1]。在国外,据美国孵化器协会(NIBA)的定义[26],企业加速器是帮助现有企业实施战略计划的项目或机构。
我们提出如下定义:企业加速器是指按市场机制运行,为具有一定规模和成长速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门服务的机构或组织。其基本特征有5个方面,即多元化的参与主体、集约化的物理空间、密集型的合作网络、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地缘上,企业加速器与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有一定的关联。按李志能(2007)的观点,企业孵化器与企业加速器有3个方面区别[27]:
(1)从服务对象看,孵化器所服务的对象以种子期企业为主,帮助其顺利生存、成长,而企业加速器所服务的对象以成长期企业为主,帮助其快速壮大。
(2)从服务层次和内容看,加速器重视服务的性价比和市场化,提供基于成本的基础型服务和高层次、高增值的发展型服务、延伸型服务。
(3)从工作目标看,加速器追求与入驻企业共同增值,服务具有更加专业化的特点,紧贴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我国一般把科技园区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科技园区内,有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等服务机构。换言之,若企业加速器和孵化器同处一个科技园区,从空间分布上,则三者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企业加速器与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ofbusiness accelerator and incubator and high-tech park)
企业加速器的发展模式根据国内外67个企业加速器案例,从创办主体的维度,将企业加速器发展模式分为政府主导模式、企业内生模式、多元投入模式3种。
3.1 政府主导模式国外企业加速器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以政府投资为主。政府通常以财政拨款方式,委托其所属部门(经济发展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商务部门等)对企业加速器进行投资。如美国戴顿市经济发展局投入500万美元,将一座闲置十年之久的老厂改建成企业加速器[28]。同时,企业加速器经理由政府招聘产生,以“代理人”身份管理企业加速器[29]。我国企业加速器均由高新区管委会创办,而高新区管委又会多属政府派出机构,因此目前的企业加速器属于政府主导模式。
以中关村永丰加速器为例[30]。该加速器位于中关村海淀园的永丰产业基地。2007年8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永丰基地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试点单位。在科技部和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永丰企业加速器完成43万平方米硬件楼宇建设和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现有标准厂房、新材料大厦、新技术成果转移中心等完备型主题建筑,成为国内企业加速器的示范。
永丰企业加速器的服务模式包括:
(1)建有三个服务平台,即规模化融资平台(海淀资本中心、北京海迪创新技术资产投资中心有限公司)、专业化研发平台(先进功能材料、科技租赁)、专业服务及企业交流平台(专业服务联盟、快速成长企业俱乐部);
(2)准入两类企业,即潜力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元,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和快速成长企业(总收入0.2亿元至0.5亿元,收入增长率达到20%或利润增长率达10%的企业);
(3)提供五类服务,即全方位商务服务、开拓型展会服务、深层次财务法律服务、合作型咨询服务和定制互动的信息服务。
两年来,永丰企业加速器取得初步成效,基本解决了中关村快速成长企业“空间上搬家搬家再搬家、人员招聘招聘再招聘、资本和服务需求井喷”的难题,已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3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吸引了安泰科技、北京纳克等124家高成长企业入驻。目前,继中关村之后,深圳光明科技园、广州市开发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宁波高新区、无锡新区、江阴经济开发区等地相继创办企业加速器。
3.2 企业内生模式国外企业加速器多由集团公司创立。
其主要目的是延长产业链,实现企业的“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在企业加速器的有效联结下,集团公司与被服务企业共享资金、人才和信息资源,共担企业风险。
例如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创办企业加速器,利用其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国际声誉和管理与技术伙伴关系,为电子商务客户以及有发展潜力的“瞪铃”企业服务。德国西门子企业加速器(SBA)2002年创办以来,为每个企业提供高达150万欧元资金,及全面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市场推广支持,还为新兴企业指派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专家担任日常指导并提供战略支持,帮助建立有效的关系网,并应对创业道路上的各种挑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企业加速器 Winspring 的创办者被称为“五人团”,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都曾在高技术企业和互联网公司担作过CEO,有广阔的经营视野[31]。
企业内生型加速器通常采用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以美国乔治亚州富尔顿县的Stage2企业加速器为例[32]。该企业加速器旨在帮助处于成长阶段的高技术、高潜力企业快速发展,顺利地从第二阶段(Stage2)发展到更高阶段(Stage3、Stage4、Stage5)。企业加速器有多个分理机构,对每一家成员企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分理机构是一种松散的“任务型组织”,有工作人员3-5人,为企业“量身定制”,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其服务内容有5项(如图2):
(1)专业的办公条件和生产空间;
(2)咨询:每个成员企业有一个分理机构负责为其提供管理咨询,这在企业入驻之前就已通过“点菜”方式商谈敲定,以确保分理机构适合每个企业的发展需求;
(3)36个月路线图:路线图旨在帮助每个企业制定季度工作任务清单,并通过分理机构促使成员企业“跟进”任务,确保完成任务并提供一份该企业的季度工作报告;
(4)专业服务:其项目包括产业介绍、资本联结、培训、保险信息、企业团队建设、企业伙伴建立、国外企业进入帮助、企业成长博客、国际咨询服务等;
(5)融资支持:提供有深度的融资网络,举行投资联系会议,组织成员企业与风险投资商定期举行“一对一”式的商谈,帮助企业获得持续、有效的投资。
图2 Stage2企业加速器的组织结构与服务内容(The organization and service of stage2 business accelerator)
3.3 多元投入模式近几年,国外企业加速器的投资主体正日趋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科技园、中介组织、大学、研究机构等,从而形成多元投入模式。
企业加速器的多元投入模式在美国较为常见,体现为以下6种类型。
(1)“政府──大学”模式(政府和大学合作创办)。由政府和大学共同投入资金,依托大学的资源优势进行产、学、研合作。如东北奥瓦尔企业加速器(NIBA)[33]由奥瓦尔州经济发展局(IDED)与东北奥瓦尔社区学院(NICC)共同建立,投资总额是97. 5万美元。其中奥瓦尔州经济发展局投资17. 5万美元,社区学院投入80万美元。
(2)“政府──中介组织”模式(政府和中介合作创办)。政府主要负责企业加速器的资金投入,中介组织则负责企业加速器的日常营运。如波特兰大企业加速器(PBA)[34]从州经济发展局和联邦基金分别获得10万美元、200万美元资助,并得到青年企业家协会StarveUps的支持和参与,成立一家营利性质的“新创企业服务公司”,为加速器建标识、网站,进行市场宣传,招募入驻企业,开展教育培训,引进市场营销、企业策划、团队打造和投资方面的专家。
(3)“政府──科技园”模式(政府和科技园合作创办)。
由政府投入启动资金,科技园区提供硬件设施,并负责管理企业加速器。如位于西弗吉尼亚州Wheeling基督大学科技园的Wheeling企业加速器[35],利用Wheeling基督大学的国家技术转化中心丰富的资源——公共关系、市场、评估、培训、电子商务和出口项目,帮助企业获取这些资源与辅导机会。
(4)“企业──大学”模式(企业和大学合作创办)。企业和大学各自发挥长处,企业投入资金,依托大学的资源优势进行产学研合作。以美国匹斯保大学与红叶集团公司合作创办的OakLeaf加速器为例[36]。大学与企业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匹斯保大学致力于技术成果转化,特别针对在校学生的科研成果;红叶公司为入驻企业提供资金,负责企业加速器的运营,并从学术界、企业界、社区吸纳合作伙伴。
(5)“企业──中介组织”模式(企业和中介组织合作创办)。如亚历山那州企业加速器(ABA)的资金来源于企业、银行、出版机构、医院和医药协会。
(6)“企业──大学──中介组织”模式(企业、大学和中介组织合作创办)。如犹他州T2M加速器是大学、金融企业、中介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联合兴建。
总体而言,上述三种企业加速器模式各有利弊。在企业加速器发展的初期,政府主导模式无疑非常有效,但随着企业加速器的发展,政府过度投资和干预却十分有害;企业内生模式通过“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缺点是过于追求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加速器的“公共性”缺失;多元投入模式虽然体现出诸多优点,但对技术条件和环境的要求较高,可能导致各成员主体之间权责不明确,结合不紧密。因此,创办企业加速器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政治体制和文化因素,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4 企业加速器的意义
企业加速器有助于培育创新型企业,有利于优化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促进创新集群的建设,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1 有利于培育创新型企业如前所述,企业加速器可以提供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并帮助高技术企业克服各种困难,促进其快速发展。企业加速器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3方面。
(1)危机预警功能。企业加速器提供咨询服务,可以预测企业能力发展趋势,诊断和识别企业能力缺陷,进而对诊下药。特别是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企业加速器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警措施,帮助一部分企业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2)资源整合功能。高技术企业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因而难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等资源。企业加速器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列示企业加速器所能提供的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使企业获得丰富的外部支持与创新动力。
(3)网络联结功能。企业加速器不仅为企业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场所,还加强企业、大学、科技园、中介组织、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对于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具有重要作用。总之,企业加速器对培育创新型企业有重要作用。
4.2 有利于优化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科技园区是高技术企业的聚集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科技园区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发展过程中,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够,粗放式增长方式不能适应资源节约的要求。
企业加速器可以促进科技园区服务方式和经营机制的转变。科技园区传统的“一对多”服务方式,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造成服务资源浪费与服务短缺。企业加速器通过服务内容和手段的创新,可为处于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成长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今后,科技园区对企业的需求进行细分,将处于创业过程中的中小企业放在孵化器,将发展成熟的大企业放在科技园区,而高成长企业则进入企业加速器。总之,企业加速器在科技园区的落户,可以实现科技园区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
4.3 有利于科技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科技集群是指大量科技人员或科研机构在特定区域(行业)的集聚。
在科技集群中建设企业孵化器,将科研成果经由企业孵化器孵化,向生产力转化,培育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集群中建设企业加速器,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扩展办公场地、提供咨询服务和风险资本,寻求经验型的经理人团队和高质量的企业管理资源,推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如果把培育新企业的孵化器比作“育苗”,那么加快高技术企业成长速度的企业加速器就如同“造林”,搞好“育苗造林”工程十分关键。换言之,只有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加速”体系,让创新成果先通过“孵化”变成企业,然后通过“加速”使企业发展壮大,才能促进科技集群升级为创新集群,从而推进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德禄等.EMA:现代企业加速器发展论坛纪实[J].中关村, 2006(4).
[2] 张震宇、史本山.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企业加速成长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 2007(4).
[3] 刘晓英.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7(11).
[4] 王荣.中国孵化器:在创新中求发展[ J].中国高新区,2006(7).
[5] 孔德涌.科技孵化器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软科学, 2007(11).
[6] 徐井宏,梅萌.知识经济的加速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4).
[7] 钟书华.科技园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179.
[8] 金雪军,杨晓兰.基于演化范式的技术创新政策理论[J].科研管理, 2005(3).[18] 樊明武.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CYCIAE30建成[J].科学通报, 1995(20).
[9] 陈玉祥.液压加速器在震击解卡中的作用[J].石油机械,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