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气象服务从陆地走向海洋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   2012-11-13


      中国气象报记者祝旗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地处浙江海洋经济核心区,宁波正借助海洋经济的新引擎,开启一个全新的蓝色新纪元。宁波市气象局主动融入“蓝色经济”,大力加强海洋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气象服务不断向大海延伸,服务能力、服务效果凸显,开创了海洋气象服务新局面。

      针对性服务:为宁波港安全生产护航

      宁波“以水为魂,倚港衍生”。宁波港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2011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1451万标箱,居国内第三、全球第六。但港口作业受台风、雾霾、强对流以及大风天气等制约,给船舶航运、港口装卸、储运物流等造成严重影响。
      宁波市北仑区气象局副局长全彩峰从事港口气象服务已有十余年,她对宁波港的海岸线、气候特点、港口分布、用户需求了如指掌。她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我们主要开展了灾害性天气过程预告知、短期和临近精细化服务、实况监测和通报、3-7天航线沿途风浪预测等业务。各码头对气象预报精细化的要求很高,需求差异也很大,我们主要根据用户需求,按片区和码头经营特点提供一对一、针对性的24小时服务。比如化工原油码头、集装箱码头、散装码头我们的服务针对性提醒都是不同的,事实证明,只有这样的服务才能对公司产生效益。”
      说起这么多年港口服务的酸甜苦辣,全彩峰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的服务能力与用户需求还有不小差距,每次预报我们都是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每次天气过程不出事都是成功,港口平安生产、经济效益提高了,就是我们气象服务的效益”。
      提起今年7月6日的那次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雷雨大风,全彩峰十分欣慰:“那一次,由于气象短信提前告知,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日,宁波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经理特地致电感谢,称赞气象信息太及时,气象应急信息非常有用”。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港口气象服务的科技支撑,宁波市气象部门开展了海洋气象服务调研,形成了市县两级联动、分工协作的港口气象服务格局。2011年,宁波市气象局研发了港口准细化预报平台,分五个港区进行预报。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港区附近的气象设施建设,初步建成了港口气象监测网。北仑风廓线雷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同时通过与海事、港口等部门合作,共享企业自建的自动站、风速仪等资料,进一步提高了港口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十二五”期间,北仑局还将建设毫米波雷达,以进一步提高对大雾的监测预警能力。

      海洋气象广播电台:渔民的守护神

      海洋捕捞是宁波象山县渔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已拥有机动渔船4196艘,外海捕捞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出海在外,渔民最怕的是灾害性天气。为了方便渔民及时收听本地气象预报,象山县气象局于1996年开始,每天两次发布海上风力预报。2010年,为进一步提高电台的播音质量和气象信息接收的覆盖面,象山县局将海洋气象广播电台的功率由250瓦升级改造到500瓦,并将电台的发射塔从县城移至石浦东门岛,同时,采用普通话和象山话两种语言播报。20年的真情服务赢得了渔民的信任与欢迎。
      有40年出海捕鱼经验的林永法告诉记者,“象山的海洋气象预报更有针对性,而且最近几年预报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以前很多船老大习惯收听周边气象台的预报,现在反倒觉得我们象山海洋气象广播台的预报更准了。” 林永法对记者说,现在在一些重点渔村,都有负责接收海洋气象广播的工作人员,渔民如果漏听了来自单边带的海洋气象信息,可以通过卫星电话向象山海洋气象广播台的播音员进行咨询,也可以直接咨询村里的工作人员。
      象山县气象局副局长黄裕火介绍说,2009年县气象局在出海渔船上建设了移动气象站,这艘渔船及时传回的行驶海域的气象信息对气象预报帮助很大,让海上大风预报更加精准。
      今年8月20日,全国首个现代海岛气象风球也在象山石浦渔港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风塔通过风球的颜色变化预警沿海风力。象山渔民出门前,只要抬头看看风球,便可知是否该出海了。

      自动气象站:助海水养殖插上科技之翼

      近日,在宁波市宁海县茶院乡鸡笼山万亩海水养殖基地,养殖大户叶师傅指着显示屏上一排排数据对记者说:“这个显示屏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天气状况,还告诉我们海水盐度等情况,我们可以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安排饵料的投放。有些头脑活络的对虾养殖户还根据气候预测改变投放期,实现错时上市,提高了收益。”近年来,象这样能监测气象综合要素的自动站已经在宁波沿海各地“安家落户”。
      在浙江“网箱养殖第一村”——象山西沪港网箱养殖区,气象部门建设了能观测到0.5米和2.5米两层高度的海水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和风、气压等海洋气象环境自动站,并将每小时监测到的实时数据通过安装在村里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出来。
      “这些数字,对我们网箱养殖户来说,太重要了。”象山高泥村网箱养殖户严师傅说,“以海水温度值来说,低于8℃,就不利于大黄鱼的生长。而盐度控制则是海参养殖的关键,不能低于20%。”
      严师傅介绍说,以前,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养殖户们都要一大早赶去海边查看海水环境,自从自动气象站建成后,养殖户们在岸上就能看到养殖区的海水水温和盐度,一有变化,大家就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小损失。

      航线预报:助力海岛旅游蓬勃发展

      随着海岛旅游业的兴起,近年到象山出海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但海岛旅游受风浪、大雾等天气因素影响很大。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出航次数,提高企业效益,象山县气象局主动顺应服务需求,在宁波市气象台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4月正式推出航线预报。象山局每天两次发布石浦至渔山和石浦环岛两岛航线的三天风力和大雾预报,深受用户欢迎。仅今年的4月21日至22日,“五一”小长假和5月12-13日三次过程,为近1500名游客顺利到渔山旅游提供了优质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宁波市气象部门重点加强了沿海、海岛的气象设施建设,建设了各类自动气象站223个。今年宁波市气象局还推出了基于WRF数值预报的海岛精细化天气预报,为宁波大榭岛、梅山岛、渔山岛、南韭山岛、檀头山岛等12个沿海岛屿提供精细化预报。同时,针对海岛精细化预报产品的特点开发了基于Google Maps的预报展示平台,方便公众快速便捷地查看预报产品。
      宁波市气象局局长周福在接受采访时说:“宁波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前不久宁波市政府印发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市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的七大工作目标中有四项将市气象局列为责任单位。服务蓝色经济,我们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苏玉君)